《黑客帝国》观后感

这几天,重温了下《黑客帝国》三部曲,完全被震撼到了。

《黑客帝国》第一部的上映时间是1999年,也就是说,20年前,当我还在上初中,还在学习GWBasic、QBasic的时候,该作的导演、编剧就已经在深入思考人类、AI、机器的未来,这可能就是无法逾越的差距吧。

整个故事的背景是:人类发明了机器,然后用AI赋予了机器"生命"和"灵魂"。可是当地球资源被消耗殆尽的时候,人类和机器开始了争斗,最终在AI的催化下,机器战胜了人类。人类被作为机器生存的能量来源,被作为"蔬菜水果"一般种植。为了让人类生长,AI用矩阵这个虚拟世界来控制人类,矩阵就像肥料一样,"哺育"人类。而逃出机器控制的极少数人类组织成了反抗组织,居住在人类最后的一块基地"锡安"。

人类、AI、机器,三方的角逐就此展开。

导演通过影片,从科学、伦理、宗教等方面阐述了自己对人类、AI、机器的认知。Neo、先知、源代码、墨菲斯、史密斯、机器人,每个角色代表了一种身份。Neo作为第六代的救世主,不断的寻找自己存在的意义,最后通过牺牲自己,解决了矩阵中的病毒程序史密斯;先知作为AI,为了人类和机器的和平,不断的指引人类,就如她在电影中经常说的,"我无法预知未来,我只知道选择",如同现实中的AI一样,通过大数据的分析,进行选择,然后导向一个最终的结果,选择不同,结果自然不同;源代码作为矩阵的核心,通过不断的重启,一次又一次的重生救世主,希望救世主的选择可以换来人类和机器的和平,虽然只是短暂的和平;墨菲斯,作为现实中人类的代表,有信仰、有希望;史密斯,一个矩阵中出现的电脑病毒,如蠕虫一样不断的复制自己,最后发展为不得不通过牺牲Neo自己来杀死他;机器人,被注入AI后,有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。

待叙...

2019年9月12日